《人物有约》●凡果专访:通过社会人文关怀可以降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社会悲剧发生

《热点关注-通过社会人文关怀可以降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社会悲剧发生》

(采访编辑:凡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于精神障碍症,世界总人口中精神病患者平均约占22%,而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重度精神病患者超过7000万人,致残率高达60%,自杀到达30%,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非常令人担忧,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16.0%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目前我国对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患的社会普及面较窄,社会认识度很低,识别率仅为30%,识别出来就医的患者也只有30%,这意味着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症就医率不足10%,而社会普遍对精神疾患不了解,更在一定的层面上导致病患数据逐年上升,疾病严重程度日趋递进的结果。

 

编者为让社会大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并对精神心理疾病有更为客观的认识,以做到提前预防、更好恢复的效果,走访了全国多个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并通过心灵援助工作积累精神心理障碍病患案例也结合自身20多年的精神心理障碍历程的梳理,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社会人文关怀可以降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社会悲剧发生”。

 

并就此结论,结合人文关怀的方法进行了公益援助实验,有效危机干预5例,制止社会报复时件4例,挽救破裂婚姻3例,帮助重症精神病患者走出精神病院2例,帮助家长与孩子解决亲情冲突、建立和谐关系诺干。

 

综上所述,可见社会人文关怀在降低社会问题特别是降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社会悲剧发生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中共十七大旗帜也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观点,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12月7日,编者有幸邀请到司法部心理矫正专家、陕西省建国60年功勋人物、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寇觉中以及现代隐士、从事心理学临床工作16年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学者、心理专家-李凌分别进行了采访。

 

(微访谈对话实录)

凡果:寇老师,您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社会人文关怀”方法或行为可以来降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问题发生呢?

 

寇觉中:首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讨论。

 

第一个:童年家庭教育预防。真正要预防心理和精神问题发生,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教育和挫折教育,甚至家庭健康教育、家庭人文关怀都很重要。很多青少年的童年缺乏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性教育、缺乏社会责任教育、缺乏担当教育或者是做人的教育缺失,往往这些孩子的个性很容易发生一些变化,甚至个性上出现问题和差异,所以才会导致一些人际关系上的障碍、生活方式的异常,最后,发生心理和生理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第二个:社会心理预防机制健全。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健全心理预防机制和设施,比方说我们定期要在社区、家庭或者说不同的组织群体里面,也要像医学预防检查这样有大量的预防措施,包括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的评估段,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包括对一些犯罪、一些杀人事件、精神病的杀人事件、精神病人制造的一些社会的矛盾事件等,都可以提前做大量的预防工作,通过有效心理评估的手段,定期的对一些社区包括一些有问题的家庭,进行有效的心理方面的评估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普及教育和媒体重视。要有大量的心理学义工、社工,进入不同的环境、社区、学校,进行更多的心理人文关怀教育,传媒上围绕心身健康特别是心理精神健康方面的传播也会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就像最近中央电视台抑郁症的那个宣传片,其实也有警示作用,媒体的重视和教育对整个社会提高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个: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指导和出路。遇到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问题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同时有关人员也要指出一些通道和出路告诉人们有了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去正视、如何去预防、如何去调整甚至辅导矫正,而且要给出一些指导性的通道,包括看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等,在西方有大量的心理咨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这个早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社会正常需求和社会工作。

 

第五个: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健康发展。这次习总谈到健康中国的战略里面,也非常清楚地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康中国,包括强调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重视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也要重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让更多的政府,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些支持,给出一些政策上的支持,然后让心理服务健康工作能够正常健康的发展,包括心理健康行业自身自律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凡果:凌哥,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人文关怀面比较缺失或是不大足够呢?

李凌:有5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 时代影响所致。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大家都来不及思考人文这个话题和主题,都是利益至上,见面就聊有什么资源可以对接,有什么生意可以相互做,有什么好工作可以分享。诸如:微信圈都是以朋友圈为中心的人际圈子,是彼此情感的人际互动工具,结果打开朋友圈,都是商品的世界。更不要提那些经常群发骚扰的微信了。

 

2, 价值观混乱所致。在这个多元化文化的时代,人们受到了外来多元文化的严重影响,于是乎人们的价值观就变得碎片化,混乱不堪,人文素养这个“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就变得支离破碎了。

 

3, 中国文化断层所致。大清以前,中国文化的内涵几乎就没有了,传统文化成了文字狱的形式时代。而近百年以来,连传统文化的形式也没有了。当下人们的价值观,从未被启蒙过,何来文化自信,价值观也就变得重要但不存在了。如果遇见一个人,你问他:“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一定愕然不已,说你是神经病。因为他也不知道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他什么该为,什么一定不可以为。

 

4, 教育功利化所致。近代教育受时代大势影响,教育也变得也急功近利,分数教育为中心,人文教育一律靠边站。也因为功利,妈妈为孩子的成绩或者排名都很焦虑,孩子因为应付学习也很崩溃,爸爸因为生存压力常常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处于缺失的状态。一个孩子在这种状态下成长,几乎都是“空心”的状态,没有心,也没有了自己,长大了,谈何人文素养呢?

 

5, 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所致。任何一个发达社会,都有完善的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机制,我们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才诞生民间的公益组织,不过也未能真正达成助人的目的,大多数都有个人目的,出不来人文关怀。其实,很多极端心理变态的个案,如果过早得到心理干预或者得到人文关怀,不至于产生极端的案件在社会屡屡发生。

 

编者曾写下与精神心理健康疾病共处的生命体验故事,因此无意中激励了很多在患病困境中的人,给他们带去了“生”的希望,并激励着很多人通过社会人文关怀的方式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和提升幸福感。 

 

编者很有理由相信,倘若社会上多一些互帮互助互爱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社会悲剧的发生率;也因此呼吁社会大众重视社会人文关怀,提供多一些社会人文关怀的方法,及时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暖心的呵护,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各种关系的和谐度和幸福度,更要呼吁心理学相关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用心真正去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也要与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疾病的人共勉,要学会顽强自助自救,逐渐地恢复自主,不自我放弃,坚韧地活着,并积极求生,寻求正确合适的方法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编者后语:不正常的是把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看成可怕至极、无药可救、不可理喻、无需理会的人们,而不是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坦荡做自己,积极面对困难,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上很有价值的人。 

 

任何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没有人是单打独斗,去寻找可以一起努力的人,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可以互相勉励和互助互爱,每一个人都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关爱和互帮互助互爱的精神,整个社会便会更加美好、幸福、和谐。 


中华人物网(www.zhrww.cn)以“歌颂中华人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立足“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物文化传播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旗下两大品牌:《人物有约》访谈栏目与人物百科。
《人物有约》访谈栏目致力于一个有料有态度、有立场的人物故事访谈!
再小的个体,也要打造个人品牌!从中华人物网开始!
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人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华人物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现人物、关注人物、影响人物
感觉不错,很赞哦!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网站自身立场,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为人物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